咨询热线:
0857-8228099

在线咨询Online

您的位置是:毕节律师网 > 行政诉讼 > 正文

法院调取证据的权限

来源:互联网  作者:未知  时间:2017-03-14  点击次数:757

  引言:行政诉讼证据在一般情况下,应当由当事人自己提供,法院调取证据的权限应当受到严格限制。法院对证据的调取,分为依职权取证与依申请取证。

  一、依职权取证

  适用于两种情况:

  (1)被调取的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涉及国家利益、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;

  (2)被调取的证据所证明的是程序性事项的。

  所谓程序性事项,指的是依职权追加当事人、中止诉讼、终结诉讼、回避等问题,这些事项本身并不直接决定被诉行为的合法性,但关系到诉讼进程本身。

  可见,《证据规定》严格地限制了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,总的来讲,对于直接影响诉讼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证据,法院是不能依职权调取的。特别是: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行为合法性,依职权调取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。

  二、依申请取证

  在行政诉讼中,法院可以依原告或第三人的申请取证。比如,在信息公开诉讼中,被告主张政府信息不存在,原告能够提供该政府信息系由被告制作或者保存的相关线索的,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,法院应当依申请取证。

  证据的认证——证明力

  判断证据证明力的有无,主要是掌握无效证据的种类。行政诉讼的无效证据包括三种:

  (1)完全无效的证据,这样的证据不得用于证明任何当事人的诉讼主张,既不能证明被诉行为的合法性,也不能证明其违法性;

  (2)部分无效的证据,这些证据只是不能被用于证明被告的诉讼主张,但可以证明原告的诉讼主张,即它们可以证明被诉行为的违法性,但不能证明其合法性;

  (3)没有独立证明力的证据,这些证据不能被用于单独定案,但可以与其他证据结合用于证明事实。


上一篇: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

下一篇:质证规则

添加微信×

扫描添加微信